关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实践

937人浏览

1.png

8.png

本文以合肥润园安置房项目为例,浅谈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点实践经验。本项目承建方式为EPC模式(即工程总承包模式)。单体采用的是套筒灌浆连接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,单体预制率要求不低于50%。预制构件包括叠合楼板、叠合阳台、全预制空调板、全预制楼梯,部分预制梁,预制剪力墙,单体外墙全部采用带夹芯保温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。

3.png

上图为其中一种组合的施工图平面,为检验预制构件的生产质量,以及检验施工工艺能否满足设计要求,现场做了一幢两层高的样板楼兼工法楼。根据样板楼的构件生产情况及安装情况,不断对结构布置进行调整,最终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。

4.png

5.png

在单体的建造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得到了验证,施工效率高,外立面效果立马可见,而且施工现场扬尘大大减少,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。目前该项目部分单体已经顺利结顶,而且成功入选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-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》。

图片7.png


6.png

7.png

相对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,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的项目有其特殊性,要求从建筑设计,构件细化,工厂生产及现场安装各个环节紧密配合。如果对工业化方式建造的项目延用传统的操作模式来管理,容易造成各个环节之间推诿扯皮,不利于项目的推进。从目前来看,EPC对于工业化建筑应该是效率最高,最能控制成本的模式。

另外,对于目前大多数装配式建筑,都是从传统的设计转过来的,单体的平立面设计不能很好的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点,单个构件的重复率低是造成土建成本高,现场施工效率低的主要因素。随着工业化建筑的进一步发展,应该从源头上、从方案设计上研发适合工业化建筑的平立面。


返回列表